篇1: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优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每题正确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1.契丹国建立于哪一年
A.9 B.9 C.9 D.9
2.北宋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赵匡胤 C.耶律德光 D.元昊
3.西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4.西夏的都城是
A.上京 B.东京 C.北京 D.兴庆
5.发生在的著名战役是
A.陈桥兵变 B.澶州之战 C.澶渊之盟 D.赤壁之战
6.灭北宋的政权是
A.南宋 B.辽 C.西夏 D.金
7.在南宋众多的抗金雄师中,谁所率领的军队最为突出
A.赵构 B.岳飞 C.寇准 D.阿骨打
8.南宋的都城临安是今天哪里
A.北京 B.南京 C.杭州 D.苏州
9.下列有关辽宋夏金并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北方发展速度更快 B.南方的耕作技术有很大的提高
C.在高山修造梯田 D.南方小麦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10.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是
A.棉花 B.甘蔗 C.烟草 D.剑麻
11.南宋时,哪一行业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
A.麻纺织业 B.丝纺织业 C.棉纺织业 D.冶铁业
12.南宋时,哪里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A.临安 B.东京 C.南京 D.景德镇
13.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 B.成都 C.临安 D.中都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哪里出现的
A.四川地区 B.两广地区 C.中原地区 D.东北地区
15.两宋时,哪里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①广州②杭州③苏州④湖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有关两宋时代服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行业的人都统一着装 B.女性服装样式变化最多
C.麻布仍是主要衣料 D.官服与百姓的服饰有明显的区别
17.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A.米饭 B.面食 C.肉类 D.鱼类
18.我国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9.宋代百姓一般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①轿子②马车③牛车④驴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20.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是
A.东京 B.临安 C.兴庆 D.上京
21.北宋东京城内有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叫做
A.瓦舍 B.行 C.团 D.瓦子
22.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推为
A.君主 B.国王 C.成吉思汗 D.皇帝
23.元朝的建立者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黄道婆
2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新民族是
A.汉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回族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6分,第27题4分,第28题10分,共计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
⑵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1分)
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2分)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1分)
篇2: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优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0课测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 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
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
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 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9.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1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
三、合作探究题:
13.“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 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1D
12.(1)北魏孝文帝。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 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 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篇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吸收汉族的文化
D.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
2.下列各项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南朝 B.东晋 C.北魏 D.蜀国
3.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
A.匈奴族 B.氐族 C.鲜卑族 D.羌
4.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 )
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
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建立
5.下列各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在朝廷上禁止使用鲜卑语 B.采用汉族的官制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 D.奖励耕织
6.下列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是( )
①西周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魏国 ⑥北魏
A.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7.北朝包括( )
A.两个王朝 B.三个王朝
C.四个王朝 D.五个王朝
8.下列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曹操 ②孝文帝 ③盘庚 ④刘邦 ⑤周平王
A.①②③⑤④ B.③⑤④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④②①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魏主”指的是谁?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
(5)“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6)“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D 6.A 7.D 8.B
10.(1)孝文帝。(2)姓氏改革。(3)鲜卑组是黄帝的后代。(4)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5)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法律,提倡学习汉族的礼俗。(6)使西晋以来的北方民族大融合出现了高峰。
篇4: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北魏建立时的都城在( )
A.洛阳
B.建康
C.平城
D.荆州
4.北魏政权建立的时候应属于( )
A.西晋末年
B.前秦时期
C.十六国时期
D.北朝时期
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 )
A.3
B.3
C.4
D.4
7.五胡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A.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先进。
B.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
C.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D.使我国古代的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8.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是( )
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北齐
9.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10.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①魏主指谁?
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③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决定将都迁到哪里?
②根据材料,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
③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三、简答题: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14.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B2.D
3.C
4.C
5.C
6.C
7.C
8.A
9.D
10.A
11.①孝文帝。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2.①今山西大同;洛阳。②原因: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先进的地方;要有利于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③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13.魏、西晋、前秦、北魏。
14.特点:①封建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②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我国封建制度向周边地区护展。
趋势:①分裂时也孕育着统一因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创造条件,统一是必然趋势;②北方各族人民学习汉族人民先进的制度,促进社会进步,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过程。
篇5: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4.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5.选择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的知识正确的表述是( )
A.相传在八千年前,我国就已有了历法。
B.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C.战国时期,我国才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D.从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制定出一年的24节气。这是历法上的最大成就。
6.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时期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8. 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9.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
A.战国时期的楚国 B.战国时期的齐国
C.春秋时期的鲁国 D.春秋时期的晋国
10.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 )
A.湖北随州 B.河北邯郸 C.四川成都 D.河南安阳
二、填空题: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利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 》。
在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 最为珍贵。
三、材料分析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①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