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初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精要总结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2.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3.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4.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第二节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地方文化特色包括 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到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5.地方饮食文化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烹调技法如 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 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 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一节:北京
1.北京发展历史: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古
都,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
北京的城市职能:职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
心。
表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
和国务院所在地,天安门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发达,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最多。
2.飞速发展的北京:
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工业部门变化:表现:化学、钢铁、电力等工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电子、汽
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和能耗少的工业蓬勃发展。
原因: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和资源比较缺乏,其职能
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求。
存在问题:北京发展的问题:北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古建筑保护问题
和水资源问题
第二节:台湾
地理位置 :
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占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台湾以山地为主,占全岛面积的2/3,岛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
小岛
资源丰富的宝岛 :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平原 汉族占全省98%,高山族人口占全省
2%
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轻工业与外向型经济: 1. 珠江三角洲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主体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广东省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交通运输便利。 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经济条件:经济发达,有国际贸易发达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优先
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是广州。
政治意义:珠三角地区的开发,就是利用区内的优势和海外特有的经济联系,引进
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不利条件:本地区缺乏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能源和矿产。为解决常规能源不足,该地
区建起了大亚湾核电站。 2.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该地区轻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服装、家电、食品
等,销往国内外。
农业与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
有利条件:气候条件:珠三角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多。有利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
长。
地形条件: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
水文条件: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
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人均耕地极少。
农业:热带水果基地:主要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菠萝、荔枝等 农业生产模式:基塘农业。
地位:我国重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二、香港和澳门: ①都是自由贸易港
②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服务业发达
③澳门的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1.港澳经济的发展:
位置: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
临。北面分别与深圳和珠海相临。
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岛屿组成。香港是世界著
名深水良港,香港和澳门都属于自由港。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组成
2.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港澳的金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珠三角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是这里的工业产 品在国际市场非常具有竞争力。
第四节: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古长城。海拔1000~米。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2.地形特征:沟壑纵横;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干旱
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4,而且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篇2:初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精要总结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东方日出之地
(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分界线: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3)分区与国家:亚洲有 48 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 6 个地区 中国在东亚。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特点(特征):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 、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如:长江流入太平洋, 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
(3)亚洲之最:
。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内陆湖)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1、复杂多样的气候
(1)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受海陆差异显著,亚洲东部、南部成为世界上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
(3)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 世界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2、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1)亚洲冬、夏季风的比较
名称发源地风向时间影响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陆地)偏北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海洋)偏南风夏季暖热、多雨
亚洲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2)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亚洲的季风区大多是富庶的农耕区) 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人口最大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0 个: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
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有 6 个在亚洲。
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1)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2)各大洲人口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4)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 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2、人口带来的压力 亚洲人口问题: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植被破坏、交通拥挤等)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不平衡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日本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沙特阿拉伯等 依靠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亚洲大多数国家较为落后。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国家新加坡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伊朗马来西亚
优势条件位于马六甲海峡东端,地 理位置优越节约 用水, 大力发 展喷灌和滴灌技术石油资源丰富畜牧 业发达 , 羊毛产量大地处热带,水资源丰富
主要产业航运、造船、出口加工业水果和蔬菜出口石油出口编织地毯天然橡胶
篇3:初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精要总结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1)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5)石油输出路线: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第四节 欧洲西部
范围: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
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西部,西邻大西洋,南邻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多岛屿,海,海湾
经纬度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位于40°N至北极圈之间,大部处于北温带。
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地形地势: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
.发达的工业: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有利的条件: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国家及首都:德国:首都柏林 英国首都伦敦;法国:巴黎 瑞士:伯尔尼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意大利首都罗马 希腊首都雅典 大旅游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范围: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含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北极地区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北的地区南极地区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南极地区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 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南极地区北极熊南极地区企鹅
资源石油、天然气、淡水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2、在北极圈内,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3、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有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北极地区黄河站。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篇4:初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精要总结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 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
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1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美国:
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5.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
2.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
极地地区:
1.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 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 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 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正式加入。
3.北极考察站:黄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