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DBADDDBABDCCDC
二、材料分析题
15、(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16、(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造纸术
(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7、(1)大都
(2)1276,南宋灭亡
(3)为了便于南粮北运;漕运起点:杭州 ;海运起点:刘家港;直沽
(4)西藏地区
(5)回族
篇2: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D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C D C D C D C
二、历史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错误: 元朝统一由铁木真实现
改正: 元朝统一由忽必烈实现
(2)、错误: 隋文帝时开凿大运河
改正: 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3)、错误: 《西游记》以鉴真西游为原型
改正: 《西游记》以玄奘西游为原型
(4)、错误: 努尔哈赤建立清朝
改正: 努尔哈赤建立金
(5)、错误: 清政府设伊犁将军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改正: 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三、图说历史(14分)
(1)、 造纸术 、 印刷术 、 火药 、 指南针 (4分)
(2)、 指南针 、 活字印刷术 (2分)
(3)、 指南针 (2分)
(4)、四大发明中,除造纸术外,促进文化传播的另一发明: 印刷术 (1分)
发明时期: 隋唐时期 具体名称: 雕版印刷术 (2分)
发明时期: 北宋 具体名称: 活字印刷术 发明者: 毕升 (3分)
四、材料分析 (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做出正确判断:(10分)
题号 (1) (2) (3) (4) (5)
判断正误
(二)、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作答(共26分)
(1)、 中国 (2分)
科举制 (2分)
隋朝 (2分)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1分)
贡献: 扩充国学规模 (1分)
关键人物: 武则天 (1分)
贡献: 首创殿试和武举 (1分)
关键人物: 唐玄宗 (1分)
贡献: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1分)
(3)、积极作用: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官员素质,促进了唐朝繁荣;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6分)
(4)、明朝新发展: 八股取士 (2分)
目的: 为了加强君权 (2分)
顾炎武抨击它的原因: 束缚了思想,选拔出来的人大多没有真才实学,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2分)
篇3: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应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第Ⅰ卷共40小题,第1-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第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1.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广通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2.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西游记》
6.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 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 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升修
7.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8.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通道,如果你想临摹方折竣丽,骨力劲健的柳体,应选择下列碑帖中的
A.B.C.D.
9.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C.D.
10.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下列对其介绍正确的是
A.景德镇兴起于南宋
B.哥窑是景德镇的名窑,它烧制的冰裂纹瓷器最有名
C.明清时期景德镇所产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唐三彩是景德镇的独特发明
11.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①经常吃鱼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 ③在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东京 B.临安 C.泉州 D.大都
13.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应是
A.鉴真东渡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4.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5.右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16.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17.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18.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殖民势力 B.维护国家主权
C.加强专制统治 D.巩固清朝海防
19.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历史部分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2分)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1分)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产生了什么危害?(3分)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3分)
篇4: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BCCBC BBDAD ACDAA
(1)唐玄宗、开元盛世
(2) 真实、愿意。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或(2) 不真实、不愿意,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22、(1)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太湖流域
(2)交子。
篇5: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D C D C 6-10 C B B D B 11-15 A A C D B 16-20 B C D A C 21-25 D D C C B 26-30 C A A B A 31-35 D C A D B 36-40 B B B B A 41-45 D B D B B 46-50 B C C A C 51-55 B D C D D 56 B 57 C
二.1.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康乾盛世。2.鉴真,玄奘。3.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占城稻,水稻。5.铁木真,忽必烈等。 6.毕升,活字。7.汉,蒙古。8.唐,明;唐朝,清朝。
9.故宫;鸭绿江,嘉峪关。10.四书五经,八股文。1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2.《西游记》,《水浒传》。13.1962,香港;太平。14.龙溪书院;王炳耀;王以敦。
篇6: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
1.隋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作用 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2.某班学生课余排演历史剧《唐太宗》,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某年大旱,唐太宗宣布免除赋税,并赈济灾民
B.某位学 子因考中进士而做了大官
C.某位地方官员因为铺张浪费而被罢免
D.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
3.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B.增加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
C.丰富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内容 D.促进了文化教育和诗歌的发展
4.历史上将中国文化带入日本,将天竺佛教、历史、风土人情带入中国的分别是( )
A.鉴真、玄奘 B.玄奘、鉴真
C.鉴真、晁衡 D.玄奘、晁衡
5.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及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6.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望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创作风格是( )
A.语言凝重,沉 雄浑厚 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 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7.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度的实行
C.三省六部制的施行 D.行省制度的建立
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其中在元朝时出现的一个新民族是( )
A.满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10.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表达了对胞弟的无限思念。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关汉卿
1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军机处( )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2.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
1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14.清朝时期,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15.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其中夫子是指( )
A.孔子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6.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根据比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伽马
范围下西洋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14051492-1497
次数7次4次1次
人数每次约2.7万人最多一次10001500人160人
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事件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八股取士
18.清乾隆帝复信英王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 )
A.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
B.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1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
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唐朝和明朝 D.秦朝和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