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同步: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2025-03-09

篇1:初一历史同步:经济重心南移

A.唐朝末年 B.五代时C.北宋时 D.南宋时 3.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邢窑 B.越窑 C.哥窑 D.景德镇 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日本的日元 B.中国的交子 C.美国的美元 6.黄河流域自古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而早期的南方地区却荒无人烟、经济落后,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请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7. 观察我国各个时期货币的发展变化,说一说这种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篇2:初一历史同步: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与点拨

例1 我国经济重心已完成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明显超过了北方是在( )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A项时北宋农民开始南迁,B项时大量南迁,C项末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D项时,南迁的北方人民与南方人民一道,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已使南方经济明显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移向南方。

答案:D

例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解析:本题考查对谚语的分析、理解以及归纳能力。苏湖熟,天下足指苏湖地区的粮食成熟之后就能满足天下的百姓,反映了苏湖地区农业发达,故选择D项。

答案:D

⊙浪里淘金

1、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这里的会子是指( )

A、银币 B、纸币 C、铜钱 D、商标

⑵会子在什么时期通行( )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时期 D、隋唐时期

2、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呈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据此回答问题:

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①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方人口增加 ③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政府注意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⑵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出现在哪一时期( )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朝

⑶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中原地区 D、珠江流域

⑷经济重心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时候( )

A、魏晋时期 B、唐中期 C、五代 D、宋朝

3、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到宋朝陶瓷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下列对宋朝瓷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类雪似银的青瓷、如冰如玉的白瓷

B、唐三彩代表了最高的成就

C、瓷器制作精美

D、青花瓷名扬海外

4、南宋时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是( )

A、丝绸 B、茶叶 C、铁器 D、瓷器

5、两宋政府设立的市舶司的只能是( )

A、管理城市商业贸易 B、管理船舶的生产

C、管理港口 D、管理海外贸易

6、阅读下列材料

甲学生说: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

乙学生说:不一定是好事。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人们砍伐山林,破坏了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请回答

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7、联系所学知识归纳一下,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8、任何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货币,请你根据生活常识分析一下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9、苏轼笔下称赞的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是( )

A、曲辕犁 B、筒车 C、秧马 D、耧车

10、请你谈谈宋朝粮食产量跃居首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占城稻 C、粟 D、玉米

11、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12、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

1、⑴B ⑵B

2、⑴A ⑵C ⑶B ⑷D

3、C

4、D

5、D

6、他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全面。甲同学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乙同学看到了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7、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8、纸币轻便,便于携带;金属货币重量大,不轻便,不便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携带纸币更安全;纸的原料更容易得到。(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

10、C 解析:两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和推广的农作物是占城稻。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占城稻来自越南。

12、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棉花的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篇3:初一历史同步:经济重心南移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供大家参考。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契丹的建立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契丹建立者的识记和掌握。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因此正确答案为B 。

2.★★★在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A.宋真宗 B.王安石 C.石守信 D.寇准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辽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力主坚决抵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D。

3.★★★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

A. 党项族 B. 契丹族 C. 蒙古族 D. 回纥族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和西夏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和西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政权是党项族建立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4.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应指( )

A.李林甫 B.秦桧 C.杨国忠 D.魏忠贤与北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岳飞抗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岳飞抗金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岳飞。正确答案为为B 。

5.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 之间的分界线( )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金和南宋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金和南宋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金和南宋之间和议规定了双方的分界线,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因此正确答案为为D。

6.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和辽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北宋和辽的关系识记掌握。北宋和辽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因此正确答案为为A。

7.★★★★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和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北宋和辽的识记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和比较的能力。北宋和辽都因为政治腐败而亡国。因此正确答案为为D。

8. ★★★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和辽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识记掌握,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正确答案为为C。

9.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岳飞抗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岳飞抗金的理解能力。岳飞和诸葛亮都没有完成自己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为为A。

10. ★★★★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和辽、北宋和西夏、南宋和金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知识点的掌握。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相同点是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因此正确答案为为A。

11.★★★★(山东莱芜)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澶渊之盟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北宋应允给辽岁币,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因此正确答案为为D。

12.★★(湖北宜昌)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澶渊之盟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掌握。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因此正确答案为为C。

13.★★★(广西贵港)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西夏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西夏建立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通过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在兴庆建立的西夏政权,因此正确答案为为C。

14.★★★★(江苏连云港)2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

答案:C 。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北宋、辽和西夏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通过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北宋、辽和西夏的地理方位分别是北宋在南,辽在东北,西夏在西北。因此正确答案为为C。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出下图中A、B、C和a、b、c的内容。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A. B. C.

(2)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都城的名称:

a. :b. ; C.

(3)仔细观察上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

答案:

(1) A 、辽 B、北宋 C、西夏(每空1分,共3分)

(2) a 上京 b 东京 c 兴庆(每空1分,共3分)

(3) 辽、北宋、西夏(大理)政权的并立;石敬唐割让幽云十六州,北宋为收复失地进行北伐(杨家将的故事); 宋辽澶州城之战,签订澶渊之盟。(每点2分,满分4分)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北宋、辽和西夏地理方位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提取有用信息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第三问的考查有一定的灵活性,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