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时间:2025-01-26

篇1: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两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6、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7、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8、两岸关系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篇2: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第十九课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篇3: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篇3: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秦汉时期: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述】

  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同时秦汉时期是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和成熟重要时期。随着秦王赢政灭掉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开始了,秦朝虽然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上都采取了重大的措施,但最终因为实行暴政,短命而亡。西汉统治者,注意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其统治一直维持了200多年,缔造了强大的西汉王朝,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民族关系上还是外交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东汉初期“光武中兴”,但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黄巾起义,最终使其一蹶不振。

  【知识要点】

  1.秦统一中国(大题)(1)秦灭六国

  公元前2,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西安)。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中央设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皇权至高无上;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通用小篆,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④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⑤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初步基础,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大题)(1)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外交: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

  (5)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丝绸之路(大题)

  (1)陆上丝绸之路:

  时间: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武帝时)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一条从山东到达朝鲜、日本;一条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_锡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4.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宗教

  ①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张骞通西域之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②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道教主张修身养性,得道升天,长生不老。

  (2)史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他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笔优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科技

  ①造纸术: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②医学: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制成世界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编创体操“五禽戏”;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后世称其为“医圣”。

 

 

篇4: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篇4: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建立明朝。

  2、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

  3、康熙帝时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4、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清朝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的管辖。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

  5、明清时期如何加强专制统治:(“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

  (1)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对皇帝负责。

  (2)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大兴文字狱。

  6、郑和下西洋:1405——,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纪。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7、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助长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理。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在世界落伍,形成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篇5: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篇5:构建和谐共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

  (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