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时间:2025-03-05

篇1: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电压

  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的。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电压的单位

  1.国际(基本)单位:V

  常用单位:kV、mV、μV

  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池组串联:U=U1+U2+U3;

  电池组并联:U=U1=U2=U3;

  2节干电池串联是3V,

  2节干电池并联是1.5V。

  电压测量

  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分度值,最后读数。

  3.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②电压表介入电路时,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量程范围内,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⑤在预先不能预测被侧电压值时,应先进行试触。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

  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

  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电压表损坏;

  ②电压表接触不良;

  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电流表短路;

  ②或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即电压表之外的电路有断路)。

  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6Ω1KΩ=103Ω(10和3均为指数)

  4.了解一些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三)影响因素

  (材料、长短L、横截面积S、温度T)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

  4.结论理解: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分类

  1.定值电阻:

  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电路符号

  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电阻丝(阻值很大)、滑片P、金属杆、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

  ①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②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

  ③接法是“一上一下”接;

  ④接入电路前(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保护电路。

  优缺点

  能够逐渐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是多少。

  3.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A:旋盘式:各旋盘下小三角指示的数×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B:插孔式:插入的不读,不插入的读。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规律

  知识要点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3、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4、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U1/U2=R1/R2U1:U2:U3:…=R1:R2:R3:…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U=U1=U2=U3=……Un

  3、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R1R2/R1+R2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I1/I2=R2/R1

  (口诀: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总结

  1.串联:

  电流

  I=I1=I2

  电压

  U=U1+U2

  电阻

  R=R1+R2

  2.并联:

  电流

  I=I1+I2

  电压

  U=U1=U2

  电阻

  =+

篇2: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62.常见的电压值: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 一节干电池1.5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电压约3.7V。

  6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还有KV和mV。

  64.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 0~15V)。

  65.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串=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并=U1=U2)

  66.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67.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接法:“一上一下”

  (3)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篇3: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电压 电阻

  97.常见的电压值: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 一节干电池1.5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电压约3.7V。

  98.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还有KV和mV。

  99.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 0~15V)。

  100.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串=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并=U1=U2)

  101.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102.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接法:必须“一上一下”

  滑动变阻器上面是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基本是没有的,则滑动变阻器直接连接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连接一根导线,起不到变阻的作用。

  连接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连接一根阻值最大的定值电阻丝,也起不到变阻的作用。

  那么滑动变阻器连接上面的一个接线柱,再连接下面的一个接线柱,当移动滑片P时,就能够调节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了。这就是“滑动变阻器,接线柱"一上一下"

  (3)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篇4: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篇4: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考点一:电压

  12.电压(U):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考点二: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状态的玻璃是导体。

  7.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超导体没有(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阻值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篇5: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记忆口诀总结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Ω。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篇6: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备战 电压与电阻考点整理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6·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总电压=个用电器电压之和(U=U1+U2+U3+……)

7·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总电压=各支路电压(U=U1=U2=U3=……)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1,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即:R一定,U/I=常数;

2,电压一定时,导体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即:U一定,I.R=常数;

3,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横纵坐标含义以及单位。将各点连接成光滑曲线(或者直线),让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两侧,舍去偏离较远的个别点。

篇7: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篇7: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中考物理考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核心知识

  规则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实验按图8-1连接电路,其中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2伏、4伏、6伏等.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加在R上的电压值和通过R的电流值,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电压(V)

  电流(安)

  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规则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仍利用图8-1的电路,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如5欧、10欧、15欧等.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实验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篇8: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中考物理知识考点:电阻电压

  一、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二、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篇9: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一、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5.应该熟记的常见电压值:

  6.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表达式:U=U1=U2=···=Un;

  二、电阻和变阻器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00KΩ,1KΩ=1000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在材料相同时,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2)一般来说,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金属导体;也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石墨类导体;

  (3)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常见的变阻器可分为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5.滑动变阻器:

  (1)构造:由线圈、瓷管、滑片、金属棒四部分组成。

  (2)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5)正确使用:①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要“一上一下”;③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6.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优点:能够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缺点:不能连续地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3)读数方法:旋盘下面的“△”所对应的示数乘以相应的倍数之和。

 

篇10: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篇10:中考物理:电压与电阻的深入解析

新一轮 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 物理知识点: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仅供参考!

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器材]

阻值5欧的康铜丝3根(或5欧的电阻圈3只),示教安培计(0-1安),开关,4伏蓄电池组,导线若干,示教板(40厘米×30厘米)一块。

[操作]

(1)把5欧的电阻丝(或电阻圈)R1,示教安培计、开关K、蓄电池组E组成电路。闭合开关K,从安培计上读出电流I1=0.80安。

(2)把同样的2只定值电阻R1串联后作为一个电阻R2,接入电路R2=2R1,闭合开关K,测出电流I2=0.40安=(1/2)I1。

(3)把同样的3只定值电阻串联后作为一个电阻R3,接入电路,R3=3R1,闭合开关K,测出电流I3=0.27安=(1/3)I1。

(4)将R与I的值进行比较。得出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