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氧化物:
①H2O:生命必须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溶剂,遇到硫酸铜变蓝;
②CO:煤气的主要成份、作燃料、冶炼金属、有毒;
③CO2:引起温室效应。气体: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舞台烟幕;
④SO2:引起酸雨,硫磺燃烧或放鞭炮、点燃火柴时产生的气体;
⑤NO2: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⑥P2O5:白磷或红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能吸水,可作干燥剂;
⑦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篇2: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碳的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三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金刚石:
1)物性:a、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的固体 b、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不导电
2)a、作钻头 b、玻璃刀 c、装饰品
2、石墨:
1)物性:a、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 b、很软,有滑腻感 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用途:a、作电极 b、润滑剂 c、铅笔芯
3、C60
1)结构:形似足球
2)性质:稳定
3)用途:应用于科学材料,超导体等
二、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物质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1、木炭:
1)结构:疏松多孔,有效表面积大
2)性质: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气体(属物理变化)
2、活性炭
1)性质:具有吸附性(比木炭强)
2)用途
a、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b、用于制糖工业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三、碳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即不活泼)
2、碳能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3、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还原性
篇3: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A.CuSO4B.FeSO4C.HClD.Na2CO3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答:解:硫酸铜、硫酸亚铁、碳酸钠等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盐酸是酸,HCl不一定就是酸,可以是HCl气体.这个地方只能说不属于盐,但是不能下结论是酸.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2.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铵态氮肥的检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硫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羊毛纤维中含有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非蓝紫色.错误;
B、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C、棉纤维中不含有蛋白质,燃烧时不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错误;
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篇4: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 2CO2
其它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篇5: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
2.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劝斥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①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2H2↑+O2↑
②证实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
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实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时,则说明含有;再通过,当观察到,则含有,接着通过,当观察到,则说明含有。
篇6: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本单元从碳单质入手,以名称→结构→性质→用途这条线展开,重点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等。除了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外,还要密切联系它们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并关注它们在新情景中的考查。
一、知识考查点
考点1 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
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学习或复习时按“名称――结构性质用途”这条线来掌握这部分知识。
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金刚石的正八面体结构坚硬性作玻璃刻刀、机器钻头、装饰品等;石墨的细鳞片状结构质软、导电性、滑腻性、耐高温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坩埚;木炭和活性炭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吸附食品色素、除臭、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等;C60分子(又称足球烯)的球状结构稳定性超导体等;碳纳米管的多孔结构储氢等。
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碳单质物理性质各异,但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作燃料,家庭取暖、做饭等;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如冶炼金属铜、铁等;常温下稳定性制作字画、书写档案等。
例1 (·日照市)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点拨 石墨烯以石墨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中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四种物质物理性质各异的根本原因是结构不同,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他们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石墨烯只有碳元素组成,类属于碳单质,所以选项D是错的。答案为D。
考点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气体制取设计思路一般为发生装置(先组装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验证气体性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对有毒气体用溶液吸收或燃烧掉)等。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大理石为固体、稀盐酸为液体)和反应条件(常温)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类似),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收集装置(用向上排气法,不用排水法)。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可制得副产品二氧化碳气体(CaCO3CaO + CO2↑)。另外,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得到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用试管取样品少许,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原样品含有碳酸盐。
例2 (·宿迁市)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点拨 倾倒液体时要掌握三要点:一倒(瓶盖倒放)、二对(标签对手心)、三靠(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用向上排气法。检验装置气密性时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气管的另一端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完好。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收集满了。所以选项d是错的。答案为d。
考点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
一般的,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CO2的结构式为O=C=O,分子形状为直线形的,属于非极性分子,表现出在于其它物质起反应时容易失氧,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如CO2+C2CO。而CO的结构式为O=C,分子形状为直线形的,属于极性分子,表现出在于其它物质起反应时容易得氧,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如2CO+O22CO2。
1.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灭火,干冰制冷剂或人工降雨,与某些物质反应化工产品的原料或植物光合作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石灰浆抹墙等。
2. 一氧化碳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作燃料,如家庭用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做饭等;(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如工业冶炼金属铁、铜等;(3)一氧化碳的毒性毒杀一些有害动物,同时注意做好尾气处理,防止对环境污染。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由于结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性质和用途上的差异。但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通过高温的碳层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通过被氧化或冶炼金属得到二氧化碳。
例3 (·桂林市)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点拨 二者中只有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具有还原性,而且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单质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为B。
考点4 碳、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比较
碳、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性质及其用途比较:①相同点:在物理性质方面,如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等;在化学性质方面,碳、一氧化碳与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用途方面,作燃料(由可燃性决定)、冶炼金属(由还原性决定)等;②不同点:如燃烧、还原产物、还原装置等不尽相同;各自有其它用途,如氢气用作填充气球等。
例4 (·襄阳市)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要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存在。写出CO2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存在。实验后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点拨 CO2的特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黑色粉末氧化铜变红色铜。灭火原理是针对燃烧条件而言的,可以撤离可燃物或隔绝与氧气接触,也可以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为CO2 + Ca(OH)2 = CaCO3↓+ H2O;黑色粉末变红色;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5 “低碳环保”理念
“低碳环保”,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简单地理解,低碳环保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养成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例5 (·无锡市)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篇7: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1.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Na2 O+H2 O=2NaOH CaO+H2 O=Ca(OH)2 K2 O+H2 O=2KOH BaO+H2 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 O=H2 CO3 SO2 +H2 O=H2 SO3 SO3 +H2 O=H2 SO4
2.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硫酸(H2 SO4 )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 (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4.硝酸(HNO3 )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磷酸H3 PO4
5.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 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 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a.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b.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 CuSO4=Na2SO4 Cu(OH)2↓ c.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2NaOH MgSO4=Na2SO4 Mg(OH)2↓
6.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Ca(OH)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a(OH)2→CaCO3
7.常看见的盐a.氯化钠(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3 =NaNO3 +AgCl↓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结晶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b.碳酸钠(俗名:纯碱,Na2 CO3类别:盐,不是碱)碳酸钠+酸→盐+H2 O + CO2 ↑ 例: Na2 CO3 +2HNO3 =2NaNO3 +H2 O+CO2 ↑ 2AgNO3 +Na2 CO3 =2NaNO3 +Ag2 CO3 ↓ CaCl2 +Na2 CO3 =2NaCl+CaCO3 ↓ BaCl2 +Na2 CO3 =2NaCl+ BaCO3 ↓ ③ Ca(OH)2 +Na2 CO3 =2NaOH+CaCO3 ↓ c.硫酸铜(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 +5H2O= CuSO4·5H2O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 CuSO4+2NaOH=Cu(OH)2↓+Na2 SO4置换反应Fe+CuSO4 =FeSO4 +Cu Zn + CuSO4 =ZnSO4 + Cu
篇8: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1)碳的化学性质
2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O2点燃CO2
27.煤炉的中层:CO2+C高温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点燃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CO2===H2CO3
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CO2↑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其它反应:
3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3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篇9: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在中考化学复习中,物质分类是基础,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是重点内容。本文将结合教材知识,对物质分类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实验现象描述的正确判断方法。
1. 物质分类与判别
在化学学习中,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很多,例如根据元素的组成、化合价、电离程度等。在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中,我们可以根据电离时生成的离子类型将它们分为四大类:酸、碱、盐和氧化物。
例如,在题目给出的四种化合物中,硫酸铜(CuSO4)、硫酸亚铁(FeSO4)和碳酸钠(Na2C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而盐酸(HCl)则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酸。因此,盐酸与另外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
在判别物质类别时,需要掌握各类物质的定义和特征。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 实验现象描述的正确判断
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是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现象描述的正确判断方法: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这个描述是错误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实际上发出的是淡蓝色的火焰,而在纯氧中燃烧时才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个描述也是错误的。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这个描述不准确。棉纤维中不含有蛋白质,点燃时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羊毛纤维中含有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
D.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这个描述是正确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检验氧气是否存在的一个常见方法。
在判断实验现象时,需要准确记忆各种常见化学反应的现象,并且要注意实验条件(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现象的影响。
中考化学复习中,物质分类和实验现象描述是两个基础且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实验进行观察和描述,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相信同学们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篇10: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1、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3、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3H2O
篇11: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这种现象叫做同素异形体。
常见的还有红磷与白磷、氧气和臭氧。
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O2是单质,CO2是化合物
篇12: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做好查漏补缺是学生每日必做功课。 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化学 知识点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内容,欢迎大家参考练习。
化学中考知识点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4.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5.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6.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篇13:中考化学:碳氧化物的深入解析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5. 锌和稀硫酸:
26. 铁和稀硫酸:
27. 镁和稀硫酸:
28. 铝和稀硫酸:
29. 锌和稀盐酸:
30. 铁和稀盐酸:
31. 镁和稀盐酸:
32. 铝和稀盐酸: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3.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4.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5.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3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3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40.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41.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4)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2.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43.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44.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45.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5)酸 + 碱 -------- 盐 + 水 46.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47.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48.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49.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50.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1. 硫酸和烧碱反应:
52.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53.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54.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55. 硝酸和烧碱反应: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5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 58.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59.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60.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62.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63.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6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65.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66.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67.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68.硫酸钠和氯化钡: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5. 锌和稀硫酸:
26. 铁和稀硫酸:
27. 镁和稀硫酸:
28. 铝和稀硫酸:
29. 锌和稀盐酸:
30. 铁和稀盐酸:
31. 镁和稀盐酸:
32. 铝和稀盐酸: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3.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4.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5.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3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3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40.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41.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4)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2.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43.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44.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45.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5)酸 + 碱 -------- 盐 + 水 46.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47.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48.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49.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50.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1. 硫酸和烧碱反应:
52.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53.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54.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55. 硝酸和烧碱反应: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5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 58.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59.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60.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62.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63.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6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65.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66.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67.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68.硫酸钠和氯化钡: